【闲谈】2025年6月19日
我本愚来性难移,徒拈文字遣幽思。
不平块垒笺中诉,且把牢骚赋作诗。
……
最近学校在搞所谓的大三实训,实际上就是找一公司带着学生做项目,而且三周下来什么重点都没有讲,全是入门的配置环境,就连所谓的项目也只是使用一款开源的后端低代码框架,连基础的框架底层、前端都没有。然后一边疯狂向你倾泻就业困难、入职门槛高,一边又PUA你去报名公司内部的“培训”。
作为打算毕业既找工作的我首当其冲成为了疯狂推销的对象,唉,本来我就觉得压力很大了,技术是学不完的,囫囵吞枣到现在,只能勉勉强强写着手头上未完成的项目,还要考虑暑假是否要找实习,估计也是前途渺茫,就业环境差是现实,双非本科学历也是不入流,感觉人都要麻了。
今天晚上上课的时候又被叫出去pua了,搞得我心烦意乱。现在胸口很堵,暑假在家提升技术,完成一两个中型企业项目,本来是这么决定的。但感觉试着投简历找实习也有很大帮助(但是又没有独自在外地生活、社会打拼的经验),现在一整个人都是接近抑都的状态,心情无比的低落,但胸囗如猛火堵住一般……
最近读到了一本心理学的书,哲人说:“答案不应该是从别人那里得到,而应该是自己亲自找出来。从别人那里得到的答案只不过是对症疗法而已,没有什么价值。”。但我总觉得这是站在圣人角度才能说出的话,哪怕每个人的道路都不一样,但我们仍可以从相同目标的人身上汲取知识和动力。而我现在却不知道该怎样迈出我的一步,过去有努力,也有放纵,但此时也不必感慨太多,正如哲人另一句很妙的话:
“如果一味地关注过去的原因,企图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,那就会陷入“决定论”。也就是说,最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: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全部都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,而且根本无法改变。是这样吧?”
实在是睡不着,拿着笔用平板写了写这些困扰。
补充:
索性多写一点吧,前几天,我在抖音上一个鲁迅的啊Q解说视频评论区下发了段从他人文章摘录到的文字:
抱怨越厉害的人,其实服从性越高,抱怨是对服从的发泄,并不是反抗。
然后尽管我已经极少看抖音了,但是这段文字陆陆续续获得了七百个点赞和几十个评论,很多人都在反问:那又如何?我们能做什么呢,思考了很久,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。因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,这不是我能解决的,当然大部分都是对生活和工作不满,但我这里的本意只是为了点评一下阿Q怪异举止的背后原因。
在宏观上讲,这种做法肯定是极其不利的,如果处处忍让,以抱怨为发泄,那我们连今天的生活都没有。但是对于个人,这种抱怨,偶尔有并没什么,但是如果长期反复,那你就有必要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与境遇了,是要摆脱当前的现状,还是认为换种方式更加不利。
至于我,我觉得在我写完全文的时候已经有了差不多的答案了不一定是最好,但要我满意。